关灯
护眼
字体: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67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王瑛从前是穷过,也种过地的,自然知道十四石这个数字有多夸张。

“这!这是真的?”

今年天气冷, 冬小麦搭上了大棚,但也比从前天气正常时的小麦长的略微低矮。

但众人知道,这已是保温后的最佳效果, 若是不搭棚子, 只怕冬小麦都活不下去。

这也让不少百姓忧心了起来,好日子才没过几年,莫非又要回到以后几乎颗粒无收的日子吗?

种地的靠天吃饭, 这一点谁都清楚。

没人想到, 县主连这一问题都能解决。

土豆和红薯在黎县横空出世。

这两样物种不挑土壤,收成还极好,最重要的是味道也不差。

就是要注意储存, 若是发绿了,发芽了, 那便不能吃了。

虽然得了土豆和红薯,但也不能全种了这两样去,该种小麦的还是要种小麦。

县主说是要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百姓们几乎是感恩戴德的种植这两样农作物。

石土从地里回来,石头已放学回家烧好了饭。

和昨日一样, 还是用红薯配麦饭, 至于菜,一道简单的土豆炒肉, 就是父子二人的午食。

石土觉得这红薯的味道甜甜的,配上麦饭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家几口吃饭时, 切几个红薯或者土豆丢进去, 那便又节省了麦,红薯和土豆的饱腹感还很强。

有了土豆和红薯,百姓们焦虑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以前都是饿过肚子的, 现在尝到了吃饱的感觉,谁也不想再去过以前的日子。

不光百姓们的焦虑情绪被缓解了,林肆的心中也终于大石落地。

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干什么都好干。

黎县总人口少,生产力的上限只能做到现如今这个地步,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林肆还是想搞一点思想上的进步,甚至可以来一些小小的娱乐。

上次给女郎们开讲解月事的会算是其中的一小步。

黎县现在识字的人不少,文盲率已算是很低。

这个时候,就该活字印刷术登场了!

林肆大概了解过,现在的大宸书籍有手抄,其次就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即先将文字写在纸上,反向贴至木板上,工匠再剔除无字的部分。

十分费时费力,灵活性也极差。

林肆想要办月刊报纸,得要活字印刷。

就用成本最低的木活字即可。

古代百姓缺少娱乐与阅读的机会,就算识了字,没有看书的机会,渐渐也会觉得识字对于底层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

至于这第一版报纸,就叫黎县月报,将每个月林肆想要宣布的一些政策写上去,若是有人获得什么巨大的荣誉,那便登报表扬,最后再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即可,内容暂时不需要太多,一个月发行一次。

要做报纸,自然又得招工,不过招的人并不多,几个人足够。

招人不限男女,但是卡了一个条件。

得识字。

很多没读夜校的人就很这下子心中又后悔,当时就该去夜校读书的!

不然这工作不用风吹日晒的,多好。

莫静连得了林肆的令,给她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名为商部,交由她负责。

主要的作用就是黎县商品的买卖登记,记录在册等。

和从前莫静连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毕竟过两年皇帝马上就会突发恶疾变得要死不活,再配上一个各地农民起义,大宸直接乱成一锅粥。

林肆也有自己的计划,她不挪窝,先将熙河路占领,生产力多了,再继续将基建事业做大做强。

等占领了熙河路,熙河路这些稀缺的商品自然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

林肆将报纸的一事也交给了莫静连。

莫静连和梁年都对林肆报纸这一想法举双手双脚赞同。

毕竟二人都深受信息传递不方便的苦。

梁年总是去陵州廷议受冷脸,而莫静连一家身为商户,在卓家贪污一事后,皇帝对商户可谓是打压至极,而商户若是想获取些消息,那便得花大价钱,还不一定准确。

二人都觉得报纸这一物很是便利。

莫静连负责了报纸的排版和选题,其中黎县新闻由梁年撰写,顺便写了林肆手底下的人出差在外,看到的百姓凄惨生活。土豆和红薯的烹饪菜谱,以及一些美好品德的小故事。

活字印刷的刊印速度比原本的雕版印刷快的不是一星半点。

将刻好的木活字按照顺序与标点符号一一排版,印在纸上即可。

第一期,林肆也没打算印太多,得先看看市场反响。

第一届五更天现在已经在为林肆办事,这宣传报纸的活自然是到了第二届五更天这里。

“再过七日,县衙联合县主将推出《黎县月报》,有实时热闻,土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