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170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这么多年来,因为严重细菌感染而救不了的人有很多。

自那时起,祝时溪就总是在想,若是有青霉素就好了,哪怕是一半的存活几率,也比完全救不了要好。

所以,等到玻璃器具烧制出来以后,祝时溪便开始着手做青霉素的研究。

这个研究当然不可能只靠祝时溪一个人完成,太医院的医者,以及她的弟子们都要参与。

就连安京大学堂的学生们也有幸能旁听。

林肆对此当然是百分百支持,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然也离不开医学发展的。

祝时溪还是和当初一样没什么变化,毕竟这么多年里她除了潜心钻研医学,治病救人,教导学生以外,林肆就没让她做过别的事情。

祝时溪一边吃小蛋糕,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将青霉素研制出来。”

以前祝时溪苦于没有工具,现在有玻璃器皿,还有橡胶软管。

有了这两样,就已然比从前成功率高太多了。

林肆特地给祝时溪批了个研究所,专门用来研制青霉素。

祝时溪从橡胶开始割胶,制作出橡胶软管以后便开始研究,距今已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包括祝时溪在内的研究人员一开始都小心翼翼、殷切期盼。

毕竟提取青霉素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光是滋生霉菌这一步便用了数种东西,如馒头、水果、蔬菜等。

在等待这些东西生长出青色霉菌之时,还要着手准备细菌的培养基。

这一步是让安京学堂的学生们都来观看并且参与了的,总是在课堂上给他们讲病菌细菌,他们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只学得一个抽象的概念。

如今让他们参与细菌的培养基,也是让他们亲眼见见细菌和病菌的实体。

培养基里的细菌目前只选用了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最为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学生们用四区划线法,用干净的接种环转换角度划分细菌,用这种方法就能得到纯净的细菌群落。

等亲眼见到细菌培养基里逐渐显现出的细菌颜色时,学生们还是感到一丝神奇。

总以为细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如今亲眼看到“实体”,还是亲手培育出来的,不免感慨医学伟大。

培养细菌培养基是整个试验当中最简单的步骤。

至于其他的,就由祝时溪与她的弟子们亲自操刀了。

唐行去年刚刚完婚,为了制这青霉素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好在陈婉弦并不在意并且表示十分理解。

唐行十分感动,表示等青霉素真的成功了,他一定休个假在家好好陪她。

陈婉弦确实非常理解,其一,她知道唐行是在做实事。

至于其二,当然是她发现了莫静连和尹笙有新的进展!

陈婉弦激动的差点在家里跑来跑去,当然不介意唐行回不回家了。

唐行和一众弟子都知道不可能一次性成功,但是失败的次数太多以后,也着实让他们丧失了信心。

培养液过滤,加油搅拌,让溶液分至三层,加入草木灰去除杂质,用蒸馏水清洗,再加酸碱性水过滤。过程说起来只需几十个字便能概括,并且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是这样的。

光是过滤这一步便很难了,实验室的人试了好多次,最后才试到合适的过滤方法,棉花不能太多,下面还得加上一层细纱布,这样的过滤效果最好。

至于后面的加入草木灰去除杂质这一步骤是失败次数最多的,溶液要不被堵着下不来,要么就是完全没有去除杂质的效果。

实验室里用坏的橡胶软管都不知多少根了。

不过实验室的人并没有放弃。

步伊上个月给家中写信,便说了自己如今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是做成功了,可以拯救不少人的命。

信中满满的都是自豪。

祝时溪日日都来实验室,如今试验的过程,她最初收的弟子们已经全都熟能生巧,祝时溪也是亲自上手不知道多少次。

但失败的概率还是非常大,至于原因便有很多种了。

林肆打算抽个空去实验室看看祝时溪。

毕竟上次祝时溪给她号平安脉的时候,林肆能感觉到她似乎有些淡淡的哀愁。

祝时溪确实是有些惆怅,这一点封凌也能看出来。

但是封凌哪里懂什么青霉素不青霉素的。她只知道祝时溪做一个东西失败了。

于是封凌一边吃炸鸡吃得满嘴都是,一边安慰她。“祝娘子不必忧愁,这做事情次数多了以后,便是一种累积。从前我练剑,师兄雕刻机关。一开始我们都做不好,但是当我练剑到一定次数,师兄雕刻了无数个报废的机关以后,我们才终于成功呢!我现在想想,应当是我们在无数的失败中积累了经验,故而在下一次的尝试中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融入进去了,便能一次做得比一次好。只要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