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173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大的。临行前,蒙诺公主特意嘱咐她, 作为年长者,务必带领大家在大安好好学习。

白蛮蛮怎么也想不通, 有一天十二岁的她竟也能被称为最年长的孩子。

不过事已至此, 她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担子。

背井离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异国,白蛮蛮只好自我安慰。至少在这里, 能看到比南诏更新、更快的连载小说。

要知道在南诏,大安的小说可是稀罕物,一本难求。

礼部的官员终于有了除写稿子之外的其他事务可忙,自然将留学一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学校和班级自不必说,那是教育部分内之事。礼部则负责接待这群小留学生,并为他们安排住处。

起初是想让他们住在学校的,奈何安京的小学堂并未修建学生宿舍。思来想去,最终选了一处地段安全、离小学堂不远的宅子,改作留学生宿舍,并派了生活西席照料他们的日常起居,步行即可到学堂,倒也方便。

白蛮蛮刚下马车,就被安京的繁华晃花了眼。安京的路面竟是灰色的,平坦宽阔,与南诏的碎石小路截然不同,整个安京都洋溢着一股向上的氛围。

其余的孩子年纪都稍小些,最小的那个小郎君才八九岁。于是,所有南诏留学生不约而同地躲到了白蛮蛮身后。

这一刻,白蛮蛮觉得自己活像一只护着小鸡的老母鸡。

幸好礼部的官员通情达理,语气和蔼:“诸位南诏的小女郎、小郎君不必害怕,我们这就带大家去留学生宿舍。”

大安的新词实在太多了,白蛮蛮心想,留学生宿舍大概就是专门给他们这些留学生住的地方吧。

不过她很快又想到一个问题。西平的人也会和他们住在一起吗?

直到走进留学生宿舍,白蛮蛮心中的疑虑才彻底打消。

这宅子应是重新翻修过,不仅分为郎君宿舍和女郎宿舍,每处宿舍内又各有不同的房间,想来是不会混住的。

白蛮蛮第一次住宿舍,也是头一回见到这种上为床、下为桌的布置,顿觉新奇,放下行李细细打量。

宅子里配有生活西席,皆是女郎。

一位生活西席自我介绍后,告诉她们食堂用饭的规矩,并且再过几日,西平的留学生也会抵达。

白蛮蛮初次体验集体生活,处处都觉得新鲜。到了饭点,大家要拿着碗排队打饭。

大安的饮食口味与南诏不同,食物虽然美味新鲜,但众人一时还不太习惯。

饭后,所有人开始正式整理行李。

这可不是件轻松事,尤其是官家出身的孩子,从未亲手打理过内务。幸好五位女郎中,有两位出身平民,大家互相帮忙,很快便铺好了床铺。

白蛮蛮躺在床上,盯着屋顶发呆,仍觉得一切恍惚得不真实。

几个年纪小的小姑娘翻来覆去,喃喃自语般说着想家。

白蛮蛮也辗转反侧,心道,自己真的能学懂大安的学问吗?

毕竟公主殿下说了,要他们所有人都考上安京大学堂,若是考不上可怎么办。

她思绪纷乱,想着想着,终于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要自己打水洗脸,再排队去食堂吃早食。

平民出身的两名小女郎和一名小郎君吃得格外认真。

这些食物对他们来说尤为珍贵,汤饼鲜香,里面有肉有菜,在南诏时,他们绝吃不上这样好的东西。

留学对于他们而言,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西席说了禁止浪费粮食,于是大家都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饭后,礼部的人来接他们熟悉周边环境,还带来了别的东西。大安特有的斜挎帆布包。

这东西昨日白蛮蛮已见过那些学生模样的人背着,那时她还很好奇这东西在哪里买,到时候她也去买几个,给女郎们一人一个。

“这是在大安读书的孩子都会背的书包,用来装课本。”

白蛮蛮等人接过,又背在身上试了试,当真有些大安学生的样子。

几人出门时,正好遇见有家长牵着幼儿园的孩子去上学。

白蛮蛮惊讶道:“这么小的孩子也要读书?不是说上小学堂至少得七岁以上吗?”

礼部官员解释:“这些孩子上的是试点幼儿园,并非小学堂。幼儿园不是教孩子读书的,而是让他们解放天性,学习自理能力的。”

试点幼儿园?又是一个新词。

白蛮蛮在南诏接触的多是大安的商品。商品尚能通过商道传来,可大安的美食却无法远渡商道。

没走多远,白蛮蛮就闻到各式美食的香气。

她还看到有人步履匆匆,提着食盒从他们身旁经过。

礼部官员热心解答:“那是闲汉,专做食物外送的营生。”

“食物外送?”白蛮蛮好奇。

“对。在这大街上,随便叫一个闲汉,说你想吃哪家食肆的饭菜,付些外送费,他就能把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