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陶念揉着惺忪的睡眼,赤脚踩过温暖的地毯,像只小猫般蹭到林知韫身边。她看着林知韫梳理整齐的长发,轻声说道:“我给你编头发吧。”

林知韫没有回答,只是微微转过身,将后背朝向陶念,嘴角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陶念的手指轻轻梳理着长发,柔软发丝在她指间流淌着,“如果弄疼了,你就告诉我。”

但陶念的手不重,轻轻地伸手将林知韫的头发分出三股,编成鱼骨辫。

最后,她的指尖轻轻掠过林知韫的耳际,她深吸了一口气,看了一眼窗外的阳光,好像将那抹阳光,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仿佛这个临时起意的场景,在她脑海里肖想过无数次的那样,她的心在此刻,跳了又跳,跳了又跳。

这时,阮丛便已驾车来到宾馆楼下。她利落地按了两声喇叭,给林知韫发微信:“两位老师,该下乡调研啦!”

林知韫拉开后车门,自然地坐在陶念身旁。她打开手机导航,山区路线在屏幕上蜿蜒伸展。

“还有四十公里。”她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摸着星星人挂坠。

陶念正专注地看着教育公众号的推文,那个星星人头顶的星星旋转着。

“哟~~”阮丛突然拖长声音,眼睛弯成月牙,“林老师这挂坠挺别致啊?”盯着后视镜中的二人,“什么时候走起可爱路线了?”

原来,是这个意思。

林知韫抿着嘴角,看着一旁的陶念,她的耳尖却悄悄地红了。

车子驶离镇上后,景色逐渐变换。柏油路变成碎石铺就的山道,窗外掠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远处梯田像巨大的绿色阶梯伸向云雾缭绕的山巅。

转过几个急弯后,一所白墙蓝瓦的建筑群出现在山坳里,教学楼墙上绘着当地少数民族的吉祥图案。

阮丛停下车,指着教学楼顶的太阳能板:“这是全省首个乡村学校光伏项目,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向电网送电。”她语气中带着自豪,眼角也带着笑意。

当他们走到青云小学的大门前,发现李校长和几位老师早已站在校门口等候。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穿着一件皱皱巴巴的衬衫,远远地就朝着她们挥手。

“林老师!真的是你!”李校长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林知韫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这些年,老师和孩子们经常念叨你……”

林知韫回握住那双粗糙的手:“李校长,您和老师们都好吗?孩子们都好吗?”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李校长引着她们走进办公室,房间里只有几张旧桌椅,铁皮文件柜的漆面已经斑驳。但每张桌子都擦得干干净净,窗台上养着几盆茂盛的绿萝,给简陋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条件有限,”老校长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但老师们都把这里当自己家。”他指着墙上的一张合影——那是林知韫当年支教时和全校师生的合照,已经微微发黄,却被精心装在一个手工制作的相框里。

“实际上,这几年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李校长带着一丝欣慰的语气说道,“无论是政府的拨款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特岗教师的待遇,都在逐步提升。但是,尽管如此,学生人数还是在逐年减少。记得前两年,学生人数是114人,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98人。”他的声音里透露出一种沉重和无奈。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人数减少呢?您走访过这些家庭吗?”陶念关切地询问。

“走访过,”李校长点了点头,“有些孩子被家长带到城里去了,这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些家庭,比如开饭店的,需要孩子帮忙打理生意;有的孩子需要回家帮忙干农活;有的家庭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孩子需要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各种情况都有。对于那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为了让他们上学,只要家长送孩子来,我们就每个月都会提供一些补贴,但即便如此,有几个家庭还是难以坚持让孩子继续上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